伤伤伤!疫情封控中,沪上抑郁女子2小时被骗62.9万元!
在疫情封控期间,浦东新区花木路718弄的朱先生反映,他的妻子李女士因抑郁焦虑加重,在短短2小时内被骗走了69万元。这一事件的具体经过及关键点如下:诈骗起始:5月12日下午,李女士接到自称京东金融平台工作人员的“神秘来电”。
警惕!5类抗“疫”时期诈骗“套路”,千万要小心
警惕!5类抗“疫”时期诈骗“套路”,千万要小心 在新冠疫情期间,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实施诈骗,手段多样且狡猾。以下是五种常见的诈骗套路,大家务必提高警惕,以免上当受骗。以“卖口罩”为由行骗 疫情期间,口罩成为紧缺物资,不法分子便以此为契机,通过微信群或网购平台散布卖口罩的虚假信息。
冒充疫情防控中心或卫健委工作人员诈骗 诈骗分子会伪装成“疫情防控中心”或“卫健委”的工作人员,通过电话、短信或社交媒体等方式联系受害者,谎称进行线上排查。他们通常会要求受害者提供联系方式、身份证号码及验证码等敏感信息,这些信息一旦泄露,诈骗分子就能盗取受害者银行卡内的资金。
虚假防疫短信欺诈 诈骗手法:骗子冒充疾控中心等权威部门,发送包含钓鱼链接的短信,声称是防疫提示,要求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,包括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。这些链接往往伪装成核酸取样通知或亲密接触者调查,诱导受害者上当受骗。防范措施:对于任何要求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的短信,应保持高度警惕。
获取了我们的信任之后,骗子就会主动提出将电话转接到他们假冒的公安局的电话,然后以清查资金洗清嫌疑为由诈骗钱财。 注意: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线上办案,更不会与涉案人员有金钱往来,这种以疫情防控等理由要求清查资金的行为都是诈骗,我们需要提高警惕。 虚假预约疫苗接种。
防疫部门有专门的热播电话,如果他们打电话要求我们去当地地区隔离的话,则可以留个心眼观察来电号码是不是自己所在地区的热播电话。
警惕涉疫情诈骗新套路二: 核酸检测预约:骗子冒充公安机关或疾控中心工作人员,要求提供核酸检测结果,进而实施诈骗。 冒充流行病学调查员:骗子冒充调查员,添加好友,拉入群聊,要求刷单或询问敏感信息,索要验证码,导致财产损失。
鱼泡防骗解密之——疫情期间常见诈骗手段
诈骗手法:不法分子自称是防疫中心工作人员,以受骗者是“密切接触者”为由,发送冒充“自查程序”的钓鱼链接。要求受骗者填写个人信息、银行卡号、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,从而盗取个人财产。防骗指南:接到疑似密接的短信时,第一时间打电话与疾控中心或所在社区联系,等待社区核实。切勿轻信诈骗短信,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。
红包返利诈骗 诈骗手段:骗子通常会通过社交媒体或游戏平台接触孩子,以“双倍返利”、“高额红包”等虚假利益诱惑孩子进行转账。他们往往会让孩子先支付一定的手续费、转载费或红包费,然后承诺会给予更高的返利。然而,一旦孩子转账后,骗子就会立即删除联系方式,消失无踪。
最终,建筑公司在核对未结工资时发现了工资造假,并向警方报案,汪某等人的诈骗行为未能得逞。诈骗手法分析 伪造工资单:汪某与吴某通过虚增工人工资的方式,伪造了虚假的工资单。他们利用工分统计员的职务之便,在多名工人名下增加了未结工资,从而达到了虚报账目的目的。
虚假防疫短信类诈骗 诈骗手法:不法分子冒充防疫机构,通过群发短信的方式,声称检测到群众的防疫信息异常,要求扫描提供的二维码或点击虚假链接进行“认证”或“申诉”。一旦受害人输入银行卡信息、身份证信息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,不法分子便能远程登录手机银行,将账户资金转走。
本文来自作者[admin]投稿,不代表浦瑞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prstjc.com/cskp/202509-6727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浦瑞号的签约作者“admin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【疫情期间因为诈骗/疫情期间因为诈骗被抓】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浦瑞号]内容主要涵盖:本站内容主要涵盖
本文概览:伤伤伤!疫情封控中,沪上抑郁女子2小时被骗62.9万元! 在疫情封控期间,浦东新区花木路718弄的朱先生反映,他的妻子李女士因抑郁焦虑加重,在短短2小时内被骗走了69万元。这一事件的具体经过及关键点如下:诈骗起始:5月12日下午,李女士接到自称京东金融平台工作人员的“神...